Review Article

DNA损伤抗癌药物——DNA修复导向治疗的前景

卷 24, 期 15, 2017

页: [1488 - 1503] 页: 16

弟呕挨: 10.2174/0929867324666170124145557

价格: $65

conference banner
摘要

DNA损伤药物在癌症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治疗耐药性和副作用都可能与以癌症治疗为目的的DNA修复相关。博来霉素(BLM)通过链断裂,碱基损失和3’磷酸(3''PG)等多种途径修复残留诱导复杂的DNA损伤,但通常3''PGs必须用酪酰胺-DNA磷酸二酯酶1(Tdp1)处理3-OH端。因此,针对Tdp1可以提高GLM抗癌治疗效果。丝裂霉素C(MMC)产生的各种DNA加合物,比如:链间交联(ICLS)和着色性干皮病(XP)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XPG,XPE和XPF在ICL修复的初始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它们可以通过靶向抑制剂来增强MMC在肿瘤细胞中的毒性。虽然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需要这些蛋白质,但它们的活性降低可能在正常细胞中并不会有致命的影响,因为几乎所有的NER底物都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修复。4链DNA主要产生于鸟嘌呤四链体(g-4s),它在端粒的末端高度表达,在那里它们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从而稳定g-4s在末端的端粒可以阻碍癌细胞的增殖。四链体在癌症重要基因的启动子中发现和由DNA解旋酶分解,四链体的稳定也可以针对癌症。由于癌细胞通常存在DNA修复途径的缺陷,它们最有可能会受到如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等综合致死性的影响。

关键词: DNA损伤药物,DNA修复,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DNA拓补异构酶1和2抑制剂,DNA结构,致死性


Rights & Permissions Print Cite
© 2024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