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物对早产儿动脉导管开放处理和临床实践中选择的转变:一次全面的分析

作者: R. Irmesi, M.A. Marcialis, J.V.D. Anker and V. Fanos

卷 21, 期 27, 2014

页: [3132 - 3152] 页: 21

弟呕挨: 10.2174/0929867321666140304095434

价格: $65

摘要

该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核实来自不同病房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病例在诊断和治疗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不同比例的导管闭合、手术结扎后产生的对应症状,并帮助这些脆弱病人进行治疗。其次,为了明确是否选择一类特定非甾体抗炎药及其服用方法是受药物费用还是当地可利用的药物,亦或者是受临床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潜在风险、地方性经验和文献报道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数据来源于MEDLINE、 EMBASE 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对重要论文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我们共分析了89类实验,调查了15,657 新生儿(年龄:22-35周;体重:380- 2500 g),由于缺乏同等性的研究,无法对年龄和体重进行标准化处理。因而,为了明确研究目标,我们基于研究指标将研究对象分成了5组,分别对应5个类别: 1- INDO-prophylaxis (15 个实验); 2- IBU-prophylaxis (11个实验); 3- INDO-therapy (18 个实验); 4- IBU-therapy (16 个实验); 5- IBU vs INDO therapy (29 个实验)。每个类别分别记录期刊名称、参考文献、研究类型、新生儿登记数目、使用的药物、第一个周期失败后处理、导管闭合比例和不良反应等。基于收集的数据发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用吲哚美辛治疗非常普遍,经长期治疗和服用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而早期服用吲哚美辛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并影响到大脑的自我调节功能,尤其再与产后类固醇药物一起服用时会导致肠穿孔。在欧洲,使用布洛芬治疗比较普遍,但是它可能会导致肾毒性,胎头双顶径(BDP)增加和早产婴儿视网膜病变(ROP),但这些症状出现的比例较使用吲哚美辛要少。吲哚美辛的主要副作用是肾毒性,同时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穿孔和脑血流量减少也有较高的发生率,而服用布洛芬并未出现长期或短期肾功能方面的副作用。

关键词: 功效,欧洲,新生儿,非甾体抗炎药,安全性,美国


Rights & Permissions Print Cite
© 2024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 Privacy Policy